第三十二章 欧洲的宗教战争和科学时代的开始

第一节 旧教的改良和耶稣会

【特伦特公会的议案】我们在前面已经述及北部日耳曼、英国和瑞士之一部分怎样叛离罗马教皇改奉新教的情形,但是西部欧洲的大部分地方还是爱戴罗马教皇且笃信旧教。罗马教皇为了自动改良教会并解决教义上的异同,于1545年在日耳曼和意大利交界的特伦特(Trent)召开了一次宗教大会。这次大会差不多开了二十年才告终了(1545年—1563年)。当时议决凡是违反正宗教义的信仰一概禁止,凡是罗马教会所许可的原理一概尊崇。教皇应尊为教会的元首。凡教徒果能奉行善事,一定可以增加得救的希望;所以倘使和路德一样单单主张笃信上帝,那就要永受诅咒。古拉丁文本的《圣经》应视为最纯正的本子,其他一概不许出版。大会中有人又提议请罗马教皇编订一种《禁书目录》,把旧教徒不应该诵读的书籍一一著录,以免误入歧途。这种目录屡有增订,直到20世纪30年代还在继续发行,为这次大会中一件最有名的议案。

【旧教改良的结果】特伦特公会虽然不能调和新旧教的争执,但是新旧教徒对于教会种种不满意的地方亦改良了不少。大会议决,此后凡主教都应该以身作则亲自讲道,不得再和从前一样,深居简出,置一切教务于不顾;凡主教委任境内的牧师都应该慎选贤能,不得滥竽充数。自这次会议以后,教会中人果然比从前改进很多,教会中从前许多腐化的习惯亦因此革除了不少。

【罗耀拉】当时又有一个强有力的团体诞生,专以拥护罗马教皇和旧教教义为职责,因此旧教教会的势力更加为之一振,大有中兴的气象。这个团体就是西班牙人罗耀拉(1491年—1556年)所创设的耶稣会(Society of Jesuits)。罗耀拉于1538年召集同志到罗马城,组成正式的团体,并得到教皇的承认。罗耀拉原是行伍出身,所以对于绝对服从这一层非常注重。凡是耶稣会中人不但对于罗马教皇应该视同上帝在人间的代表绝对服从,就是对于上级的会员亦应该视同传达上帝命令的人绝对尊重。教皇若有驱遣,那么无论道路怎样遥远、怎样困难,亦要冒险前去。现代耶稣会的势力之所以非常雄厚,就是因为它的组织和训练都非常严密。

【耶稣会的活动】凡是耶稣会中人都绝对以清贫和笃诚的生活自守。他们大部分是牧师,到处宣扬教义、提倡崇拜、感化民众、代人忏悔。同时他们看到了感化青年的重要性,所以广设学校,提倡研究,以便培养一班笃信正教的信徒。不久他们的势力就扩散于欧洲各国的学术界。他们的教授法非常得宜,所以当时就是新教中人,亦往往叫他们的子弟就学于旧教徒所设的学校。他们不但厚植势力于欧洲各国,而且对于世界各地的传教事业,亦远较新教徒活跃。东方的印度、南洋群岛、中国和日本,美洲的巴西、秘鲁、墨西哥和北美洲,都是他们活动的范围。我们在前面提及的圣弗朗西斯就是罗耀拉最初的一个同志。新教徒看到耶稣会对于传道的事业这样努力,非常慌惧,于是他们就把耶稣会中人看作最危险的劲敌,加以种种极不堪的恶名。其实耶稣会创设的宗旨原本很高尚,会中人的德行亦有可敬的地方,所以新教徒所说的话很不公允。后来耶稣会中人在18世纪时往往兼营大规模的商业,和各国政府发生冲突,遂于1773年为教皇所解散。但是1814年以后这个团体又恢复起来了。

第二节 腓力二世和荷兰的独立

【尼德兰的起源】当时辅助罗马教皇和耶稣会以阻止新教发展的人,要以查理五世的儿子、西班牙的国王腓力二世最为有力。查理五世因为患痛风的病症,所以人虽然未老,亦不能再处理政务了。他就把哈布斯堡族在日耳曼原有的领土传给了他的弟弟,把西班牙、米兰、两西西里王国(1)(Kingdom of the Two Sicilies)和尼德兰(Netherlands)诸地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于1556年即位之后,拥有西班牙在美洲的财源,声势本极煊赫,意料不到国内的困难反而从尼德兰方面发生了。尼德兰在当时原分为十七省,涵盖现代的荷兰和比利时两国。北部的居民勇敢耐苦,长于务农,他们因为地势低下,所以建筑石堤,防止海水灌入,开垦了许多沙地。南部的居民长于货殖,所以南方一带数百年来工商业都非常发达。这就是荷兰、比利时两国未曾分裂以前的情形。

【腓力二世对于尼德兰的态度】腓力二世在尼德兰境内的种种措施都很不得当,因此尼德兰的居民对于西班牙人极其不满,大有叛离自立的心思。后来腓力二世又主张整顿宗教裁判所的工作,想把反对旧教的教徒完全扑灭了。腓力二世的虐政持续施行了十年,尼德兰人忍无可忍,于是1566年时有贵族约五百人联名向腓力二世提出抗议,要求改良。

【阿尔瓦公爵的苛虐】不料腓力二世不但不肯顺从民意,反而派以手腕残酷著称的阿尔瓦公爵(Duke of Alva)前往统治,希望乱事不至于发生。阿尔瓦公爵自1567年到1573年间统治尼德兰,非常苛虐,他的军队又极其蛮横无礼,所以尼德兰在当时已成为一个恐怖的世界。于是尼德兰人就拥护一个民族英雄来做他们革命的领袖,这就是奥兰治亲王威廉(1533年—1584年)。在西班牙人的眼中,威廉不过是一个潦倒不堪的贵族,哪能带领一班未经训练的农夫和渔民来和强大的西班牙对抗呢?

【奥兰治亲王威廉的起事】当威廉兴兵起事时,他很得尼德兰北部诸省的拥护,其中最主要的一省就是荷兰(现在荷兰人仍自称为尼德兰,但是英国人仍用荷兰省的名称去概括尼德兰的北部,我国通常就沿用英文名称)。尼德兰北部的居民纯属日耳曼族,多信新教,从事于农渔两业的为数较多;南部的居民和法国人同种,多信旧教,从事于工商两业的为数较多。这是南北两部后来之所以分裂的主因。战事初起时,威廉本来失利,后来荷兰的水手竟战胜了西班牙的海军,夺得战船卖给信奉新教的英国。因此荷兰和西兰(Zealand)两省中的城市都拥戴威廉做总督,为后来荷兰立国的起点。

【荷兰共和国的起源】阿尔瓦公爵克复了一部分城市,把市民屠杀了很多,甚至妇女和儿童亦不能幸免,这反而激起了南部旧教徒的公愤,亦起来叛乱。但是这次乱事是暂时的,因为腓力二世改派态度较为平和的总督前来处理时,南部信奉旧教的诸省亦就俯首就范了。因此北部诸省继续在威廉的领导之下,不愿再承认腓力二世为王。1579年北部七省重新组成了一个强固的乌得勒支联邦(Union of Utrecht),这个联邦的公约就是后来荷兰共和国宪法的蓝本。两年之后,荷兰乃正式宣布脱离西班牙而独立。不久荷兰人选举威廉为世袭的总统。腓力二世深觉威廉其实是荷兰叛乱的戎首,以为把他扑灭了,乱事自然可以平定,所以西班牙政府宣称若有人能刺杀威廉,国王一定给以巨额的赏银和高级的爵位。威廉果然于1584年被人刺死。

【荷兰的独立】荷兰人原来心想英国人或法国人能够加以援助,但是最终失望了。不过后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派兵援助荷兰,腓力二世大恨,于1588年派遣有名的“无敌舰队”去攻打英国。这个舰队在途中被英国人和大风浪击沉了一大半,因此西班牙人就再没有余力去征服荷兰了。加以西班牙当时虽然财源很大,但是因为军费浩大,国家几乎落到破产的境地,所以西班牙想要恢复荷兰的领土,可说已经无望了。不过西班牙对于荷兰的独立,直到1648年才正式承认。

第三节 法国的宗教战争

【法国新教的起源】16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史,几乎全是新旧教徒流血纷争的事迹。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1494年—1547年)对于宗教的事情原来不很关心,但是他对于新教徒那么放纵恣肆,以为是亵渎神明,罪不可赦,因此他就下令禁止新教书籍的流通。约在1535年时新教徒被焚而死的不少,加尔文逃往瑞士就在这个时候。后来弗朗西斯一世的宗教专制日趋极端,竟把住在阿尔卑斯山麓的异端农民杀死了三千多人。弗朗西斯一世的儿子亨利二世(1547年—1559年在位)对于新教尤其反对,因此被焚而死的新教徒计有数百人之多。亨利二世死后,他的第二个儿子查理九世(1560年—1574年在位)即位,年仅十岁,因此意大利佛罗伦萨城中望族出身的母后——美第奇的凯瑟琳出来摄行国政。

【胡格诺派教徒和他们的目的】当时新教徒在法国境内已成为一个有力的团体,他们在法国史上被叫作胡格诺派(Huguenots),这个名词的原意已不可考了。他们所主张的教义和加尔文一样。他们的首领为科里尼(Coligny),他是一个有势力的贵族。同时法国南部纳瓦尔(Navare)小王国的国王亦赞助他们,这个国王就是日后法国有名的波旁王朝(Bourbons)的始祖。新教徒中既然贵族居多,他们当然免不了想要获得政治上的权力,因此法国的新教徒不但是一种宗教的团体,而且是一种政治的团体,他们往往以取得政权为主要目的。

【胡格诺战争的开端(1562年)】当时旧教徒的首领为吉斯公爵(Duke of Guise),亦是一个有势力的贵族。他于1562年的某礼拜日经过瓦西镇(Vassy),看见新教徒千余人聚会于谷仓中正在做礼拜,他的军队进去干涉,双方大起冲突,徒手的新教徒因此被杀的很多。这次惨杀的消息传到各处以后,新教徒都愤激起来,因此引发了法国国内三十多年的战争和纷扰。双方手段的残忍和人心受累的重大,与中古时代英法两国百年战争时的情形差不多。

【圣巴塞洛缪节的惨杀(1572年)】当时法国国王查理九世与母后凯瑟琳和新教徒都很交好,新教首领科里尼亦很得政府的信任,掌握的政权几乎和内阁总理一样。查理九世很想把新旧教徒联合成一个团体,同心协力去抵抗西班牙人。不料他的这个联合计划竟被旧教首领吉斯公爵用一种极可怕的手段破坏了。旧教徒故意向凯瑟琳进言科里尼包藏祸心,应该扑灭。于是他们派人去暗杀他,结果科里尼仅被刺伤而未死。凯瑟琳因为知道法国国王和科里尼友谊很深厚,深恐科里尼把她参与暗杀的事情告诉法国国王,于是用先发制人的手段向法国国王谎称新教徒有阴谋起事的举动。当时政府和旧教徒决定于1572年8月23日圣巴塞洛缪节(St. Bartholomew’s Day)大举杀戮国内的新教徒。果然两天之内巴黎新教徒被杀死的竟达两千人。各省的旧教徒亦闻风而起,又杀死新教徒万余人。这真是人类文化史上罕有的惨案。

【亨利四世改奉旧教】惨杀事件发生之后,法国的内乱再起,加以当时又有争夺王位的纷争,国内的情势更加混乱。最后信奉新教的纳瓦尔国王亨利于1589年即法国的王位,称亨利四世(1589年—1610年在位)。新王即位之后国内敌人很多,加以战争经年,国力异常疲惫。他觉得为迎合人心起见,非改奉多数人民所信仰的宗教不可,因此他就于1593年改奉旧教。但是他对于新教徒亦不忘旧情,所以1598年在南特(Nantes)颁布了所谓的《南特敕令》(Edict of Nantes),用法律去保护他们。

【《南特敕令》】根据《南特敕令》的规定,凡加尔文派的新教徒在从前有过新教徒的村镇,仍可照旧举行新教的仪式,唯巴黎和一部分市镇除外。新教徒和旧教徒一样同享政治上的权利,而且可担任政府中的官职。新教徒也可保留一部分市镇建造的炮台,以防御别人的攻击。

【黎塞留】亨利四世措置有方,国势渐振,不幸亦和荷兰的威廉一样,正在为国操劳的时候被刺而死。他的儿子路易十三在位时(1610年—1643年),法国的政治家黎塞留(Richelieu)掌握政权,把法国治理成一个极其强盛的国家。他是一个旧教徒,而且由罗马教皇任命为枢机主教。他为扩张王权、免除危险起见,取消了《南特敕令》中特许新教徒在市镇筑有炮台的规定,以便削减新教徒的实力。此外,他在欧洲国际政治上亦获得了胜利,关于这一层我们在后面叙述三十年战争时再述。

第四节 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

【伊丽莎白治下的英国】法国在16世纪时因为国内新旧教徒间有长期流血的战争,所以弄得国力非常疲惫。至于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女王伊丽莎白在位的时代(1558年—1603年),不但国内太平,而且外来的忧患亦设法排除了。国内的畜牧工商等业莫不称盛一时,产生一个富有资财的中产阶级。海上商业尤其发达,英国的海商足迹几乎遍于世界,寻找航路,劫掠西班牙的商船和殖民地,有时亦经营贩奴的事业,把非洲的黑人卖到美洲去。人民的起居饮食都比从前舒适多了。欧洲的酒和美洲的烟都风行一时。不过吃饭的器具虽然有盘、匙和刀,但还是以手指为主要的工具,因为当时他们还不知道用叉。伊丽莎白时代亦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著作家,如莎士比亚、培根、斯宾塞等都是英国学术史上的冠冕;诗歌、戏剧和科学都非常发达。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再详加叙述。

【英国国教的成立】1558年女王玛丽去世时,英国的政府又成为一个新教的政府。伊丽莎白原极倾心于新教,但是她不赞成加尔文所主张的长老会组织,而仍旧保留许多旧教的特点,例如旧教中主教和大主教等的制度仍旧保持着。这就是现代新教中所谓圣公会(Anglican Church)一派,它的地位刚好介于新教的路德派、加尔文派和旧教中间,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兼有新教精神和旧教形式的基督教。至于苏格兰的新教则纯属于长老会一派。

【旧教徒的反叛】当时英国国内仍旧有许多旧教徒希望把伊丽莎白推翻,把旧教重新恢复起来。他们暗中拥戴苏格兰的女王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uart)。后来苏格兰人因为玛丽的行为不正,有杀夫的嫌疑,就把她驱逐出国。她逃到英国求救于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就把她软禁了起来。但是旧教徒的活动并没有停止,他们于1569年在英国的北部大举起事,目的在于释放玛丽去继承苏格兰的王位。同时罗马教皇亦下令驱逐伊丽莎白于教会之外。幸而当时旧教徒所盼望的法国和西班牙的援助都不能实现,法国国王查理九世正和国内新教的首领科里尼**,西班牙的腓力二世也正在应付尼德兰的乱事,都无暇来对付英国,因此英国的内乱不久就平定了。后来旧教徒又想以爱尔兰(Ireland)为大本营,派兵前去占领,结果仍被伊丽莎白的军队打败。

【英国和西班牙的破裂】旧教徒的起事虽然屡次失败,但是他们仍旧一面希望得到西班牙的援助,一面希望玛丽能够继承苏格兰的王位。伊丽莎白为铲除祸根起见,于1587年把玛丽杀死。西班牙的腓力二世为了贯彻他那光复旧教的政策,于1588年派他的“无敌舰队”进攻英国。这支舰队驶进英吉利海峡以后,忽遇暴风,英国的海军又随后追去,结果西班牙一百二十艘战船中只有五十四艘能够逃回本国。

【腓力二世政策的失败】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于1598年去世,他恢复旧教的政策可谓完全失败。英国自从打败无敌舰队以后,即成了新教的国家。法国国内宗教战争终了之后,新国王又很宽待新教徒,不愿再容西班牙的干涉。腓力二世的领土中又有信奉新教的荷兰从此立国于欧洲西部而为强盛的国家。至于西班牙本国,亦因为腓力二世措施失当、连年战争,国势大大衰落。美洲的金矿开发已尽,所以海外的财源亦日益枯竭。因此自从腓力二世去世之后,西班牙就由第一等的强国降为第二等的国家了。

第五节 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的开始】新旧教徒间最后一次大冲突,就是17世纪上半叶在日耳曼境内所进行的“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原来日耳曼境内自从1555年的奥格斯堡和约缔结以来,新教徒的人数日有增加,新教诸侯对于教会财产的劫夺又持续不止。波希米亚甚至奥地利境内亦有不少新教徒,这在哈布斯堡族诸皇帝和耶稣会中人看来,确实有点危险。波希米亚于1618年决定,欢迎由巴拉丁伯爵的领地上一位笃信加尔文教义的诸侯来即王位。但是新王入国仅过了一个冬季就被日耳曼的皇帝逐出国外。这个举动在新教徒看来是一个很大的失败,于是信奉新教的丹麦国王就出来干涉,他在日耳曼境内转战了四年,终于1629年为日耳曼皇帝的名将华伦斯坦(Wallenstein)所败,逃归国中。

【交还教产的命令】日耳曼的皇帝看到旧教徒的军队迭次战胜波希米亚和丹麦的军队,胆气因此大壮,乃于1629年下达一个交还教产的命令,规定凡日耳曼境内的新教徒在奥格斯堡和约以后从旧教徒那里夺来的资产一概交还给旧教徒,而且新教徒中唯有路德一派可以举行礼拜的仪式,其他各派一律禁止活动。当华伦斯坦正想实施这个命令的时候,瑞典国王南下干涉,国内的政局忽然为之一变。

【瑞典王国的起源】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日耳曼民族所建立的挪威、瑞典以及日耳曼以北的丹麦三个小王国,大概都立国于中古初期查理曼在位的时代,为时已经很久。不过它们向来与欧洲大陆的政局没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在前面没有去提及。直到1397年这三个王国联合成一个卡尔马同盟(Union of Calmar),同奉一个君主。当日耳曼境内宗教革命将要发动的时候,卡尔马同盟因为瑞典脱离而忽然破裂。瑞典独立运动的领袖为古斯塔夫,他本是贵族出身。瑞典独立之后,他就于1523年被选为瑞典的国王,同年新教被引入瑞典。于是政府中人没收教会的领土,压服国内的贵族,因此瑞典就逐渐成为一个极其隆盛的国家。

【古斯塔夫二世入侵日耳曼】当旧教徒正在三十年战争中战胜新教徒时,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忽然带领军队南侵日耳曼,他一面想解放日耳曼境内的新教徒,一面亦想在日耳曼境内得到一块领土。他在莱比锡(Leipzig)附近果然大败日耳曼旧教同盟的军队。此时华伦斯坦再行招募新军,于1632年和瑞典国王大战于吕岑(Lützen),瑞典军又大胜日耳曼军。但是古斯塔夫二世却因为深入敌军战线,竟为敌兵所杀。不过瑞典的军队并没有撤退,仍旧在日耳曼境内到处骚扰。至于以残忍著称的华伦斯坦亦于1634年被部下刺死。

【黎塞留的加入】此次战争到此本可以结束了,但是法国名相黎塞留为扩张法国的势力,竟又派遣法国军队前往日耳曼和哈布斯堡族的皇帝为难,于是1635年时战端重起。法国、瑞典、西班牙和日耳曼的军队因此又纷争了十余年,日耳曼的元气因之更是大受损伤。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参加这次战争的人很多,他们的目的又各不相同且互相冲突,所以和约的缔结非常困难。各国的代表差不多磋商了四年之久,才于1648年在威斯特伐利亚签订和约。和约中规定奥格斯堡和约中所特许的信教自由,应该包括日耳曼境内的加尔文派。凡新教诸侯在1624年以前所占有的领土均得照旧保留,各邦的宗教亦仍由各邦君主自行决定。日耳曼境内各邦都得和境内或境外的各国缔结条约,这种规定实际上把神圣罗马帝国解散了。日耳曼北境的一部分地方割给瑞典,不过在名义上仍旧为日耳曼帝国的一部分,因为瑞典此后在日耳曼公会中享有三个表决权。日耳曼皇帝把梅斯(Metz)、凡尔登(Verdun)、图勒(Toul)和阿尔萨斯(Alsace)的权利割让于法国。最后和约中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的独立。

【日耳曼所受战争的影响】日耳曼在这次战争中受到的坏影响真是一言难尽。乡村完全被毁的数以千计,各地人口有减少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一般人民因饥饿或军人肆虐而死于非命的或流为匪盗的不计其数。因此日耳曼直到18世纪末年,还是一个民穷财尽、文化贫瘠的国家。

第六节 科学时代的开始

【新科学】当三十年战争正在进行的时候,欧洲西部亦有一部分人埋头于实验室中,专心致志地从事于科学研究。他们研究所得的结果竟把我们的世界完全改造了,他们的力量真比自古以来所有战争的力量要大很多倍,所以虽然我们现在对于三十年战争中的英雄早已忘却了,但对于这少数的学者仍旧念念不忘,加以崇拜。这一班学者之所以能够改造世界,就是因为他们能够用一种新方法来研究宇宙中的事物。他们觉得欧洲中古以来各大学所有的书籍中,往往含有未经证实的学说,不可置信。他们以为要谋学术的进步,绝不可钻在故纸堆中去做古人的奴隶,必须亲自动手去实验,加以思考和调查,然后去寻出自然的规律。他们的这种方法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科学方法,用这种新方法得到的结果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新科学。

【哥白尼的发现】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年—1543年)于1543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他反驳当时各大学中太阳和恒星围绕地球旋转的主张。他说太阳其实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都围绕它而旋转;至于恒星之所以好像环绕地球,是地球在地轴上自动旋转的缘故。他的这个学说就是现代举世公认为正确的日心说,但是在当时,无论是新教徒还是旧教徒,都以为这是违反《圣经》的邪说,非打倒它不可。

【伽利略】不久又有一个意大利的科学家名叫伽利略(1564年—1642年)于1610年用一个小小的望远镜看到了太阳表面的黑点,他以为这些黑点足以证明亚里士多德主张太阳完全不变的学说其实是不对的;而且证明了太阳亦有自转的运动。他又在比萨斜塔上掷下物体,证明亚里士多德关于百磅重的物体落下时比一磅重的物体落下时要快一百倍的话其实是无稽之谈。当时大学中人和教会中人都以为他的新说离经叛道、贻误青年,所以叫宗教裁判所把他监禁起来,而且禁止他的学说。

【培根的理想国】同时英国亦有一个极伟大的新学者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1626年),他常常于公务之余,著书立说,以说明人类怎样能够增进他们的知识。他对于推翻师说和依据实验的新科学最为主张。他说:“我们就是古人,并不是那班生活在世界尚幼、人类尚愚的时代的人。”他晚年著了一本未完成的书叫作《新亚特兰蒂斯》(New Atlantis),书中描写了欧洲的航海家在太平洋上所发现的一个理想的新亚特兰蒂斯岛。岛上有一个理想的国家,这个理想国中最主要的机关为所罗门院,这是一个大规模的科学研究院,以研究学术、改良人类状况为宗旨。培根死后五十年,英国政府在伦敦所建立的皇家学会,就是培根这种理想的实现,到如今还不失为英国学术研究的中枢。

【科学研究所的建立】科学研究所的设立要以意大利为最早,后来英国有皇家学会的设立,法国有法兰西学院的设立,其他各国如日耳曼和美国等亦先后设立同样的机关。这真是世界史上空前的创举。他们的目的和希腊的学校或中古的大学都不相同,主要目的在于新知的获得,不在于旧学的讨论。从此以后,欧洲学术的进步一日千里,因此而产生一种改革的精神,为现代西方文化日有进境的原动力。

(1) 由历史上的那不勒斯王国和西西里王国组成。——编者注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